舊故里 茶味長
柳河畔,人民橋旁,時間在眼前漸漸變緩,凝固,我們放慢腳步,尋到蓉城的觀音閣老茶鋪。
地球公轉(zhuǎn)自轉(zhuǎn),年年歲歲,分分秒秒,滴滴答答,時間勻速運動,不曾快一點,也不曾慢一分,不會多一秒,也不會少一些。但有時,時間還是有快有慢吧。站在一線城市的市中心,在高樓大廈之間,時間會快起來。好像決定時間快慢的不是鐘表,而是一個城市的繁華與現(xiàn)代文明??墒?,當(dāng)眼前有一杯茶,時間就由這杯茶來定義。
也不過二十來分鐘,我們從住所驅(qū)車來到這里,前腳還在市區(qū),后腳就來到了老街。成都,以三環(huán)為界,環(huán)內(nèi)老成都,有蓋碗茶龍門陣火鍋麻將小吃的慵懶時光。環(huán)外新成都,儼然北上廣深的節(jié)奏,年輕而充滿活力,行人儼然“快進(jìn)”來來往往。也有像觀音閣老茶鋪這樣的地方,隱藏在這座城市里的一角。
很多年前,就報刊書籍上看到古舊的老茶館,以為它們在城市化進(jìn)程中消失殆盡,抱著試試看的態(tài)度,居然有朝花夕拾的收獲。
觀音閣老茶鋪,并不是一個歷史遺跡一樣的存在,而是至今仍然鮮活十足的地方。老茶鋪的確“老”,屋頂鋪著青黑的老布瓦,低矮的屋檐下青磚墻面斑駁,走進(jìn)茶鋪,腳下是高低不平、坑坑洼洼的千腳泥,黑得發(fā)亮,有如包漿,木茶桌面的油漆殘留少許,燒水的老虎灶有些走樣,灶旁的老井深不可測,老式的穿門房保留著龍紋飛檐,上面畫著的梅花蘭花仿佛蒙著灰。
但這種老,又是生動的:土灶灶火旺盛,水壺挨挨擠擠,汩汩冒熱氣。茶客們也老,看上去是這里的土著茶客:一位老者穿著藍(lán)布襯衣,靜靜喝茶,一位光頭長胡子老者,用長煙斗悠悠地抽著煙,然后躺在大木椅上閉目養(yǎng)神,無驚無懼。
老茶客仿佛是老茶鋪的一部分,他們用自己老的方式,維系著這一份老,茶鋪也用原初的茶,滋養(yǎng)著老茶客。老茶客用老成都話聊著家常,一個眼神一個暗語就懂。或者,有的只是來這里安靜地坐上半日。這真是一個原汁原味的老茶鋪,是老成都味的老茶館。
我們要了兩杯茶,別無選擇,是蓋碗的茉莉花茶,隔桌而喝,喝完可續(xù)。黃綠的茶葉浸泡在滾燙的井水里,白色的茉莉花浮在上面,如雪飄動。茶味濃郁醇厚甘爽,需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。茉莉花香淡雅可人,“他年我若修花史,列做人間第一香”,又不奪茶香,花香茶香兩相宜。沒有繁瑣的儀式,沒有精致的茶具,沒有豐富的茶品,沒有音樂和燈光,一切接近原初,隱沒于時光深處。茶極便宜,便宜到忽略不計,還有免費的梔子花可以領(lǐng)取。
就是這樣的茉莉花茶,喝了一百年。觀音閣老茶鋪原為觀音寺,據(jù)傳茶鋪所在的彭鎮(zhèn)曾突發(fā)大火,整個鎮(zhèn)子幾乎化為灰燼,只有觀音寺完好無損,當(dāng)?shù)厝苏J(rèn)為這是觀音菩薩保佑的結(jié)果。民國初期,觀音寺被用作茶鋪,直到今天。
茶鋪變老,時光變慢,茶味變長,愛喝茶的人來了又去,去了又來,空著的茶杯,投入茶葉注入沸水,滿了又空,空了又滿。
臨近中午,屋里屋外都是茶客,路邊梧桐樹下,支起一張張木桌,大家坐在竹椅上,就可以喝茶聊天。空間也許局促,但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喝茶,便覺得天寬地闊。餓了就叫幾個川菜,在茶桌上慢慢吃,吃飽了可以繼續(xù)喝。
借得浮生半日閑,覺得這半天如茶香一樣悠遠(yuǎn)。
原文刊載《普洱》雜志
2022年9月刊
如有侵權(quán) 請聯(lián)系刪除